每周好像都在因为和人的交流问题而感到苦恼。这周是因为周一还是周二晚上,看到冷圈吐槽 bot 有人发冷圈回馈,是给竞 rps 写文。发给 Susi 的时候感叹了一句不知道该怎么总结哥几个嗑点,本意是蹭不上这个回馈了,没想到一觉醒来收到的回复是:我以为回馈啥呢,结果是他写的文,同人女能不能不要再把自己的文当成礼物发给人了我服了,跟语擦女把自己的戏发出去收费一样离谱。脑子嗡一下,真不知道该回复什么,因为我也送过同人文给他。有点崩溃,如果不喜欢,觉得同人文不值得成为礼物,那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如果我知道,我也不会写生贺或者写那些有标注赠文的文,也不会要读后感。
“同人女能不能不要再把自己的文当成礼物发给人了我服了” 这句话像诅咒一样跟了我一周,但让我难受的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有这种想法却没有在我赠文的时候告诉我,连生贺那一次都没有告诉我。想不通,又不是什么说了就会做不成朋友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我,觉得把文当礼物很离谱呢?
写下前面这两段的时候又在想,可能只是针对这种冷圈回馈的情况,觉得只是来了解一下嗑点就送一篇文很离谱?但我因为在同人圈混迹已久,对这种了解对方的 cp 然后产出已经非常习惯,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不知道,怎么想都很奇怪。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因为这件事崩溃,也没有直说我因为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崩溃了。彼此彼此吧。
我又开始大思考我究竟是如何跟人交流的。大概是我试探交流,对方给我反馈,我根据反馈调整和这个人交流的内容和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慢慢磨合一个和这个人交流的模型出来,后面交流的时候直接走这个模型就能交流。但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是给我真实的反馈,或者被我发现没有给我真实的反馈,就会让模型变得奇奇怪怪。
非真实反馈就会变成之前那个没叫吃饭的同学,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我每次开玩笑他都很不舒服、觉得我瞧不起他,但因为我看他和我一起笑就觉得没关系。也有可能他拐弯抹角给了我 “不适” 信号,但我根本读不懂。后来根本不想再做任何努力缓和关系也是因为这个。即使缓和,我的交流模型肯定还会因为读不懂他给出的信号而变得不可靠,我不想再炸一次模型,干脆不建这个模型。
被我发现没有给我真实的反馈就稍微复杂一点,就是那种微妙细小的漏洞,比如在不同对话中被我抓到 “前后不一”。发现后我就会怀疑之前的建模有问题,在下一次该说话的时候犹犹豫豫,不知道该给出什么样子的反馈,而对方说的话又是真的还是因为各种其它因素而附和我。次数一多,交流起来就没有安全感,很多话题也就选择不讲,最后剩下的话题只有我非常确定能理解、能继续聊的那些。最后还会不会有话说,取决于对方有多想和我说话。
啊对,应该还有第三种,就是模糊回应。比如 “有空再说”、“下次一定”、“有时间我们一起叭叭叭” 类似的话都会让我很难受,我没办法判断到底是真的想做这件事,还是那种社交中的客气敷衍。这种模糊数据没办法训练模型,但又会让我一遍又一遍运行模型去想到底是什么意思。
会建模型又依赖模型大概因为我害怕 “不可控”,我想要把和人的交流控制在我能理解且舒适的范围,出现超出模型认知的东西让我害怕。再加上我有信任问题,我只能接受我给出某种反应,对方给我直接的反馈。无法接受对方假装顺着我,其实已经不能接受我的行为。只要被我发现一次,我就会评判这个人以后给我的所有反馈都可能是假的。所以长久的朋友其实都是不知不觉中帮我完成了整个模型的人。人会因为时间而发生变化,他们也都很及时给我了新的反馈,让我能对着模型修修补补。
总之,我需要的是那种非常直接的交流,不要藏话外音,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之前也提到过,导和同事们终于决定把我的论文当作一个 supplementary 加入他们正在回复审稿意见的那个论文里。这周就和主要负责回复审稿意见的同事多了很多交流。同事因为对我的数据不熟悉,估计不知道有个 QC 的指标,我就提了一下。同事听了之后很快去看了每组数据这个指标中应该被过滤掉的数据的占比,发现了从另一个角度对我们目前分析有利的一个证据。他还专门跟我讲了一下,说这个也可以加在我的论文里作为一个补充。
虽然这个东西是我想起来的,但当同事告诉我他的发现时我还是有点受到 “打击”。不是那种很挫败的打击,就是敲了我一下。我拿到这个数据这么久,每一次第一步就是把这些数据过滤掉。都感叹过滤掉好多数据啊,也完全没有想过要去查看每组中的占比。为什么同事的第一想法就是去看占比,并且发现了能补充我们当前发现的东西呢?这是 master 和 senior phd 的差别,还是没那个脑子做科研和有脑子做科研的差别呢?前者的话还好,能通过积累经验补回来,后者那我还是别搞了。
不过稍微安慰一下自己,我觉得是经验积累或者说别懒就能做到,至少这次这个是能发现的。而我太懒得做一些细节确认,自然不会发现这个。呃,不对,安慰到这里,我还是觉得我这么懒,还是因为没那个脑子做科研。算了,算了。
虽然大家都是开玩笑说以后不自称同人女要自称产品主理人,但我还真有点喜欢这个去性别的称呼。不过也不是每次搞同人都在搞产品,我还是想要一个类似 “同人女” 的词,暂时只能说我是搞同人的。
发了上面那段在象。发之前还很害怕会有人说同人女怎么了,同人女是一个泛词,因为搞同人的女的多,才会大家都叫同人女,男的来了也要叫同人女。然后再说几句女权之类的话,维护 “同人女” 的正确性。这个的确是我的私人性别焦虑,如果真有人像我想的那样反驳我,我也无话可说。但很开心,没有人这么说,还有两个网友给我点了⭐。
就这样吧。标题是 ChatGPT 说的:人类太狂了,人类基因名全大写。